小時候,幼稚園的同學都哄著要環遊世界,那時的我,暗暗的下了一個願望:「要是有一天,我可以坐著火車,背著背包,環遊歐洲各國旅行去就好了。」

小時候,我很喜歡看地圖。因為我相信,地圖,可以把我帶到世界全一個角落去。

後來,唸書了,讀到一科叫地理課,算著甚麼比例,畫著甚麼等高線,看著甚麼符號,我就可以厭倦了起來。那時我想,這個世界,這個城市,不只是一張又一張的地圖吧?

那時候,我決定要走出來,用心的體驗這個世界。但是,很多時候,我都只懂得用眼去看,用耳去聽…

在機緣巧合之下,參加了城大學生會與台灣的學生會合辦的「東亞青年高峰論壇」,九天的行程很緊,密密麻麻的有很多講座,研討會之類。走馬看花的到過不同的地方,不同的大學,認識了台灣那邊的朋友,談到兩邊的社會、民主發展,談到城市發展,談到經濟霸權,很多很多,其實是蠻充實的。

交流會的感受,在這幾天用「國語」的,又或是英語的都說過,在這裡就不多提好了。在交流會的最後一天,我決定要多留在台灣幾天,因為我還想再體驗這裡的生活。

沒訂下甚麼行程,甚至連地圖都沒帶,隨心而行就最好了,反正在台北都不會怎樣迷路。短短的三天裡面,我在這邊剪過頭髮,逛過公館食街,看過誠品的旗艦店,略過台北101,去過大安公園,吃過臺一的冰,到過五份浦,回過羅溫汀,也蠻不錯耶。

喜歡台灣的氣息,在連鎖店橫行的這個世界,這裡尚有屬於自己的土地,屬於自己的產品;喜歡台灣的空間,在都市蔓延的這個世界,這裡尚有一息「人文空間」,讓各類型的商戶植根,讓不同的區域都活了起來。我總是相信,舊與新並存,才是一個城市的深度與生命力,每個時代不同的空間紋理,一層、一層的往上堆疊,這樣一個城市才可有著豐富而深厚的層次。可悲的是,在台灣,以至在香港,城市的紋理都變得愈來愈簡單了,在所謂「現代化」的鋪陳背後,城市的味道,變得愈來愈淡。

體驗生活,還沒有完成;台灣漫遊;還不是完整。也許就如人生一樣,在快樂中,總有點不快樂,在不快樂中,就要尋找快樂,還是留一點白就好了。

不想離開,但也不想打擾;不想擁有甚麼,因為我怕失去? 還是留一點白就好了?

想知道更多關於我的故事?請即登上「半個旅遊記者的故事」吧!